文/編輯部 圖/ADMAN提供

這25年來,團員如人生,有過起伏與更迭:原先的主唱陣容包括鄒開蓮、創意大師吳力強和段鍾沂,鼓手陳郭傳也因故離開舞台,但這支樂團,始終沒有停下來。他們堅持練團,持續演出,不論上台的是誰,ADMAN的節奏從未斷過,熱情與默契始終維持在某種奇蹟的頻率上。
5月17日,是ADMAN最後一次站上舞台。對他們來說,不只是一次表演的終點,更像是向青春、熱情與不被定義的生命,深深鞠上一躬。這場被譽為「史詩級搖滾句點」的告別演唱會,是他們獻給自己的快樂結局,也是他們留給這個圈子的最後一首合唱。

唱給自己聽,也唱給當年那群相信夢的人
ADMAN從不迎合潮流,也從不遷就市場。他們唱的是自己的時代記憶——西洋老歌、搖滾經典、青春的配樂。即便現在年輕人多半聽不懂、也沒聽過這些旋律,他們還是堅持每一次都唱自己愛的歌。
「我都挑我喜歡的歌唱,每次唱,都有回憶湧上心頭,像回到小時候聽余光介紹西洋音樂的時候,」有團員這麼說。「這些歌,是那個時代最真誠的聲音,不膩、不虛偽,也不需要修飾。」
這些歌,是他們唱給自己的時光明信片,也是寫給所有在某個夜裡、用音樂撐住生活的人。每個音符裡,都藏著曾經熬夜趕簡報、戀愛失敗、對未來無所適從的日子——而歌聲,就是他們對過去自己的溫柔擁抱。

從來沒想過要成為誰,只想一直做喜歡的事
ADMAN從來不是職業樂團。沒有主流唱片公司的加持,也沒有藝人經紀的行程表,他們從來只為一件事排練——喜歡。
有人曾問:「都這麼忙了,沒想過要放棄嗎?」他們笑了:「沒想過,因為真的太喜歡了。」對他們來說,音樂不是事業,是出口,是喘息,是生活的一部分。能撐下25年,除了團員間的情感與默契,更離不開來自團長張金石的堅持與Solo吉他手賀眾企業王董的支持——提供場地、出錢出力,讓ADMAN有了專屬練團室,才能夠在廣告業的狂風暴雨中,有一個不被打擾的搖滾基地。
「這裡就像是我永遠都會被叫『妹妹』的地方,」有團員笑說,「在ADMAN,我永遠不會太老,也永遠可以大聲唱。」

最後一夜,我們唱給記憶,也唱給未來的你
5月17日的舞台沒有眼淚,只有一種無法被言語取代的能量。
當熟悉的intro響起,觀眾席中的手電筒、手機燈一一亮起,在台下形成一片銀白色的星海。他們唱起《愛的初體驗》,主唱喊出那句:「我們一起回到18歲吧!」現場歡呼如浪,像是青春的餘燼再次點燃。安可聲此起彼落,每一首都是觀眾與樂團的合唱,而不是告別。
最後一首,是ADMAN的自創曲——《抒情「心」搖滾》,由節奏吉他手ASA作詞作曲,滾石發行,陳昇製作。這首歌不是高調炫技,而是一首真誠的告白,把所有的感性與餘燼,全都交給最後的三分鐘。

《抒情「心」搖滾》作詞作曲_節奏吉他手ASA
舞台上,是團員彼此眼神的默契與交握;舞台下,是觀眾送上的鮮花與揮動的手臂,還有一聲聲「再唱一首!」的捨不得。這場演出,像是一場夢的告別儀式——但沒有悲傷,只有致敬。
「音樂不是音樂家的專屬,沒有標準答案。想玩就去玩,想唱就去唱。人生這麼短,為什麼不呢?」
這一夜,ADMAN的音符定格在舞台上,但歌聲與感動,會繼續在台下每一個人的心裡播放。

觀眾席裡,有廣告圈的資深前輩,也有二十年前看過他們首演的老友,還有一群戴著小髮箍、跳著舞的小朋友。他們看著台上的大哥大姊,露出驚奇的眼神,彷彿在說:原來,夢想真的可以活這麼久,唱這麼遠。
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種傳承——像一首舊歌被新耳朵聽見的那一刻,重新變得年輕,也重新充滿力量。


這一夜,ADMAN說再見,但搖滾不死。
Bye Bye Rock──我們唱過,我們熱愛,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