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總經理
圖/奧美 文/編輯部
1.當初是什麼原因讓妳踏進奧美?還記得2006年剛加入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嗎?
(延伸:那時候的妳,會想像有一天當上董事總經理嗎?)商業需求結合創意的構思呈現在人的面前,以前統稱為廣告,奧美很會做廣告,做NIKE的廣告,在女生害怕變成金剛芭比的年代讓女生開始運動 ; 做媚登峰纖體機構的廣告,鼓勵女人主宰自己的身體,做奧美自己的招募廣告,首席創意顧問 胡湘雲昔日擔任執行創意總監,做廣告招募創意人員,畫面是她在昏暗的案前,旁邊是禿鷹在觀望這個環境,在幽暗的領空尋找珍禽異獸,尋找同類。
廣告是人們生活的總和壓縮之後再用創造力解壓縮,我好奇這群很會做廣告的人長什麼樣子,平常如何過日子,聊天都聊些什麼內容,價值觀裡的聖杯是什麼,於是就來了。

奧美合作 KIRIN Bar BEER
我記得剛加入奧美的樣子,甚至是到職的第一天,當天是個大雨天,在大雨滂沱下狼狽地騎了40分鐘的車 (松仁路90號,今日的Home hotel是昔日奧美舊址),妝有多花已經不記得,只記得裝沒事開始第一個行程,帶主管與自己前往參訪客戶 媚登峰纖體中心,了解客戶的服務流程了解產品,整個職涯可能都是這樣,奧美帶我認識熟悉但從未見過的自己。
是否想過有一天能擔當董事總經理? 從未想過。
2.大家都說妳是「真誠又渴求創意」的戰將,怎麼在高壓的廣告生活中保持這股熱血?真的不會累嗎?(延伸:怎麼維持創意不枯竭?)
渴求創意的我是自私的,希望搶先在市場之前透過行業的本質享受創意帶來的驚喜,享受研究品牌課題的過程也獲得創造力帶來的能量,享受透過創意讓每個品牌都獲得新武器,更具攻擊性。

在高壓的廣告生活中保持續航的方式也是我持續在這個產業裡的原因_自我開發。
創意產業沒有所謂老屁股一套走天下,在接觸不同產業、傳播環境劇變、演算法的挑釁以及人性的多樣,持續找到可以學習的事作為自我開發的續航燃料;學習產業運轉的生態營運、學習品牌如何兼顧理想與獲利、學習客戶如何在高壓下工作與生活、學習團隊如何思考,或從自己每次的失敗中找到弱點,成為學習的起點。
會累嗎?滿累的,時常想說都中年了還不能放鬆是怎樣,但一旦有了新專案與新任務,血液又滾燙起來也沒辦法。
3.身為廣告圈最懂品牌、也最愛騎摩托車的董事總經理,騎車時有想過案子靈感就這樣飛來了嗎?(延伸:旅行和創意對妳來說有什麼關係?)

最懂品牌不敢講,但最愛騎摩托車可自信滿載。
很多人納悶都已經如此資深的我還騎摩托車是為何,但我們的工作不就是在人們的生活裡面參一咖嗎?
只不過我喜歡赤腳參,行經傳統市場、行經車陣、或停泊在機車停車格,都能近身看到人們生活的各種樣貌,外送員的外送箱佈置、媽媽婆婆在市場跟老闆話家常、用摩托車挑戰載運各種不可能物件的騎士;案子的靈感不只時常在騎車時迎向我,各種文化的營養素也都在迎風騎乘時被收進公事包。
時至今日,數位資訊的獲取已在彈指,但對於我們團隊,仍然傾向親身造訪Be There的研究方式,以更好地為品牌創造真實有感的傳播內容(真實接觸Be There是奧美為台灣高鐵發展的品牌標語)。
延伸,旅行與創意的關係也是生活與創意的關係,去不同國家旅行盡量設計為去不同國家生活的版,刻意不求踩點,刻意求家常,去發現文化差異或共頻,去生活。
4.有沒有一個案子,是妳至今最「放感情」也最「磨人」的?能不能偷偷分享背後的小故事?
(廣告雜誌讀者眾多,哪有什麼偷偷…)
過去講了很多NIKE的案例,這次分享奧美的祖傳客戶_味丹_多喝水_酷林匹克極限運動賽的Campaign。(多喝水從day 1的命名與產品設計奧美便參與其中,2026年是它的30歲,比我在奧美的年資還長…)
代代相傳,多喝水一直以來都是世代價值觀的倡議者,講一個時代青年不用道理的”多喝水沒事 沒事多喝水”,講真實與虛擬的身份交換,講每個人都可以是為社會行俠仗義_水超人,講到某一天忽然感覺有點無聊,於是走進創意長 龔大中的房間,跟他說”欸 多喝水不酷了欸”。
於是致敬奧林匹克競賽的野心啟動,在”社群思維”尚未商業化的2017年,奧美團隊取樣Youtube上各式各樣把無聊當有趣玩出名堂的事件,面向_唯有讀書高的社會價值觀,多喝水提倡_才能 是沒有極限的,開展一系列網路與實體競賽活動。

這個Campaign從發想、街頭校園與網路宣傳、外國知名Youtuber Ross Smith跨海參與直至酷林匹克極限運動大賽實體競賽,歷時超過半年全情投入。
當時業務總監問我:Zoe,專案收入好像無法平衡人力投入怎麼辦?
回:多喝水能夠回到它應有的樣子(&我們玩得開心)最重要。
5.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奧美,妳會怎麼說?為什麼會愛上這家公司?(延伸:什麼時候讓妳覺得「啊,我真的愛上奧美了」?)
LOVE & HATE.
這個環境自由也自律,擁抱經典熱衷叛逆,身在文化之中,有故事可以傳承,我從沒愛上奧美,只愛造就一切的不同世代奧美人。
6. 產業這幾年變化這麼快,AI、短影音、Z世代⋯⋯妳覺得品牌傳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妳怎麼看未來的品牌戰爭?
品牌傳播最大的挑戰,在於技能需求的非線性擴張與組織的無差別簡化間的拉扯,不只是品牌行銷的代理商,企業端的行銷專業人員更在既有結構自我粉碎與重建的過程當中。
未來的品牌競爭對我來說有三點
1. 產品力的競爭:本質是一切,擁有PMF(Product-Market-Fit)本質的產品與服務是品牌競爭最好的火種。
2. 創造力的競爭:市場競爭時常是資源競爭,創造力的注入能為品牌帶來十倍或百倍的成果,創造力的來源在企業內部團隊人才,也在外部聘用夥伴。
3. 文化力的競爭:生成式AI的產出依循一個產業或一間公司的過往經驗,這個過往經驗的脈絡來自文化;一個品牌的產品從研發到走向市場,行經每個環節經過的夥伴與決策的指標也來自文化,文化的建構是隱形資本,對內節省營運成本,對外成為競爭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