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TAAA理事長,談2026 DigiAsia的野心與願景
文/李仕晨 圖/廣告公會(T A A A)
在業界人稱「Robin」,是剛續任的TAAA理事長,身上既有老將的沉穩,也有球場隊長般的鬥志。他談事情時眉頭緊皺,像是在思考下一局要怎麼佈陣;但當聊到2026年的 DigiAsia,他的眼神會突然亮起來——就像一個教練,正在描繪一場夢幻對決的戰術板。

熱愛棒球的盧炳勳
團隊戰術裡的創新空間
盧炳勳從年輕時就是個棒球迷,在貝立德也組了一個壘球隊。他說壘球與棒球一樣,是一場「規則中的創意遊戲」,每天都得重新歸零、重新佈陣,勝負從來不靠單打獨鬥。
「這跟我在經營公會和做活動的思維一模一樣。」他笑說。「在有限資源、明確規則下,我們怎麼佈局、怎麼串聯、怎麼讓每一個參與者都在團隊中找到位置,這才是關鍵。」
也正是這樣的哲學,讓他在接任理事長後第一件事就是與時俱進優化公會平台定位,強調整合、溝通與創新三大使命。

2024DIGIASIA
2026 DigiAsia的下一局:台北上場,亞洲登板
盧炳勳談到DigiAsia 也將是一個集體學習的場域。「我們讓創意人、技術人、品牌與政策制定者共處一室,不只是展示成果,而是共同試錯、學習、進化。這才是我們真正要打造的 ecosystem。」
談起 2026 年 DigiAsia 的策展願景,盧炳勳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我們試圖想把它打造成亞洲的 SXSW,但不是複製,而是用亞洲的語言講未來的故事。」
他特別提到台北的城市特質:科技、媒體、行銷的交會點,不論是創投生態、AI 發展,還是文化產業的活力,台北已具備匯聚創意與科技的條件。
「就像奧斯汀透過 SXSW 讓世界重新看見德州,我們也希望透過 DigiAsia,讓世界重新理解台北、認識亞洲。」他語氣一頓,再補上一句:「而且是從創意人的觀點出發。」
「DigiAsia 不只是辦給業界看的展覽,更是讓世界重新理解台灣媒體與創意產業的平台。」他語氣堅定。「我們希望讓國際知道:台灣不僅是有高度開發的科技實力,更有說故事與創造文化能力的成熟市場。」
讓失敗成為創意的一部分
棒球也是一種高失敗率的運動,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但好的教練會從錯誤中找到戰術上的突破。盧炳勳說,這也是他想為 DigiAsia 創造的氛圍。
「我們希望這不是一場只談趨勢的展覽,而是能讓創作者、技術人、品牌主一起犯錯、一起實驗的地方。」因此,2026 年展會除了論壇,也將加入 Demo 展區、互動體驗場域,鼓勵跨界實作與原型開發。
他舉例:「AI、Web3、沉浸式敘事、跨平台內容製作——這些在台灣其實都有能量,只是缺乏一個舞台把它們聚起來、碰撞出火花。」

TAAA理事長/貝立德總經理
廣告業的迷人之處:一個讓你接觸世界的產業
聊到他對廣告業的觀察,盧炳勳笑了出來,「這是一個迷人的產業。」
「它迷人之處在於,你永遠不會只待在一個圈圈裡。」他說:「你有機會服務金融業、科技業、消費品牌,甚至是公共政策或文創案子,這個產業本質上就是橫跨多元產業的橋梁,也是創意人觀察世界、介入社會的通道。」
正因為包羅萬象,廣告業需要的不只是技巧,而是好奇心與跨界能力。而這也正是他推動 DigiAsia、重整廣告公會的核心理由——他想讓這個產業的價值被更多人看見與理解。
廣告人的新角色:不只是傳聲筒,而是轉譯者與連結者
盧炳勳強調,未來的廣告人,不只是替品牌說話,更要替社會、科技、文化之間找到共通語言。
「所以我說,我們要重建產業的成就感與影響力。「不是只有上台領獎才有價值,而是當你能在科技、文化與政策之間扮演轉譯者與連結者,這就是產業的責任與榮耀。」
從廣告節的定位重建,到永續行銷聯盟的推動,再到 DigiAsia 的國際策展,這位棒球場上的捕手、會議室裡的策略家,正在一步步把他腦中那場「亞洲大賽」具體化。
台北,不只是主辦城市,而是一種創意立場
「台北不只是場地,它是角色,是風格。」盧炳勳說。DigiAsia 不是一場為了產業而辦的活動,而是一場邀請城市、市民與創意人共同參與的文化運動。
「未來的台北,如果能成為全球創意人每年必來一次的目的地,那這一場球,我們就真的贏了。」他說完,笑了笑:「而 DigiAsia,就是我們打出去、讓世界看見的那一記強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