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創造──觸手可及的AI廣告
圖/滾石文化 文/詹致中
在當前科技浪潮下,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各行各業,不只是虛擬世界如火如荼發展,也掀起實體世界新一波機器人熱潮。在後疫情時代、勞動力短缺、線下體驗回歸與AI普及化,是驅動機器人發展重要因素。
2025 Media Tech媒體科技大會論壇,邀請台灣最大機器人品牌,女媧創造產品總監黃維倫分享趨勢,她一開場破題指出:「機器人將參與到未來AI媒體一環,成為品牌線下的重要一員。」AI從「看得懂」到「自己做」
梳理AI技術進展,正從理解自然語言的Perception AI和生成圖文的Generative AI(生成式),邁向Agentic AI(代理人)階段,即AI能透過推論、任務分解與工具整合進行及時應變。
下一步則是Physical AI(實體世界),運算能力與軟硬體整合,將使實體機器人能即時理解3D空間與物理動態,通用型實體機器人將更加普及。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也大膽預言,下一波趨勢就是AI機器人。
黃維倫引用軟銀創辦人預測,2035年超級AI將誕生,智慧程度比人腦高出1萬倍,地球人口數與機器人人口數,將達1比1。各行各業、甚至海底都會有機器人存在。黃維倫解釋:「機器人將不再只是補充勞力,而會提出更創新的社會或經濟結構。」
機器人應用場景,會從工廠延伸至日常。此類「服務型機器人」,可簡單定義出三個元素:身處在「日常環境」、具有智慧能力(主動性、適應性、應變能力),以及角色化的親切互動介面。黃維倫解釋:「服務型機器人又可分為資訊型,強項在人機互動、提供資訊、導覽接待;勞務型可以幫忙搬運、送餐、清潔。」

AI機器人MarTech潮流:沉浸、共情、客製、第一方數據
「Physical AI將讓服務型機器人,不再像冰冷的機器。會讓行銷在實體場域,更個人化、更即時化,然後更有溫度。」黃維倫認為,AI機器人能將實體世界互動留存,變成寶貴數據資產,會成為全新互動媒體。
AI機器人在MarTech領域將帶來四大趨勢。首先,媒體定義進化成「從單向到沉浸式」。AI機器人模糊廣告、客戶服務和店內體驗之間的界線。AI機器人介於設備與服務之間,不再只定點投放資訊,還能提供顧客完整的迎賓接待體驗,並隨AI進步變更自然、流暢。
其次,透過多模態AI,能分析顧客臉部表情、聲音語氣、用詞,判讀情緒與意圖,主動改變回應方式,做到「情感化互動」,打造獨特記憶點。例如識別顧客困惑時,主動上前詢問,或快速引導至商品精確位置。黃維倫補充,這不像機器人服務!「而是同理人類幫手。」
「機器人不會只講預設台詞,而像是超級業務員,根據人不同外表,提供不同資訊。」黃維倫認為第三個趨勢是「AI驅動的超個人化」,滿足顧客對消費體驗日益升高期待,提供更量身定製服務。
最後一個趨勢「線下數據煉金術」。藉由機器人收集並整合線上、線下的數據,實體空間的機器人,將成為品牌「第一方」數據入口。在第三方cookie退場、用戶更重視隱私的趨勢下,從AI機器人鏡頭、感測器,及時蒐集顧客外在行為與特徵的線下數據,助於品牌分析、掌握真實市場。

解鎖機器人,成AI技術出海口
女媧創造為日本Water Stand飲水機租賃公司,設計一台放置飲水機旁的機器人,能主動迎賓、以可愛介面吸引顧客,自動介紹訂閱方案,並針對不同族群設計話術。黃維倫說明:「這不只是服務機器,而是一種OMO媒體介面。」
女媧創造推出的解決方案NUWA GenAI,可被視為AI技術的「出海口」。除了在企業接待、商業導覽等進行「實體化應用」,機器人還可以透過肢體動作與情緒表達,強化共情能力做到「超越語言的互動」。企業也能自行訓練知識庫或串聯AI大腦,調整回應風格符合品牌調性。
現在企業導入機器人不需要複雜研發,女媧創造打造「卡片式」流程工具,輕鬆完成從店商行銷漏斗的獲客、激活到導流。
譬如,設定觸發條件「獲客」,讓機器人以迎賓互動,或服務導覽,指引設施和商品;「激活」階段,透過生動機器人表演,介紹服務產品,或串聯知識庫協助顧客解惑。最後,機器人引導顧客購買、給予優惠券或加入會員,甚至輔助結帳,完成OMO「導流」。
目前女媧創造提供不同機型,如靜態的凱比機器人,擔任品牌銷售助手、商品資訊站);移動式的柯利堡機器人,採用漢堡式模組化設計──底層為移動能力(室內定位、跨樓層),中層可依需求更換(服務遞送款、雙螢幕廣告款、自動門隱密遞送款),上層可選配結合凱比機器人。

以機器人增值人類效能
「機器人本身的價值不只是節省人力,而是透過AI增值現場職人的工作效能,與提升顧客體驗。」黃維倫期待行銷高手們,未來能翻玩出機器人潛力,為企業打造品牌專屬的機器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