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 於台灣推出「青少年帳號」 協助青少年擁有更安全的社群體驗 讓家長更放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文/PlanetPR

  • Instagram 於台灣推出「青少年帳號」,為青少年自動開啟安全保護措施,確保其擁有更安全的社群體驗,同時讓家長更加放心
  • 「青少年帳號」將限制青少年互動的對象、接觸的社群內容,並協助他們更適當地管理使用 Instagram 的時間
  • 未滿 16 歲的青少年若想調整「青少年帳號」保護措施,必須獲得家長同意


raw-image


為了持續守護青少年的社群網路安全,Instagram 在亞太區各國陸續推出「青少年帳號」,提供由家長引導、更安全的青少年社群使用體驗。青少年帳號將自動開啟保護措施,包含與陌生人的交流限制、過濾不適當的社群內容等。對於 13 歲至 17 歲青少年的帳號,Instagram 將自動設定為青少年帳號,若未滿 16 歲的青少年想調整設定,則需取得家長同意。

重新定義青少年在 Instagram 上的體驗

家長希望孩子們在社群上與朋友交流、探索興趣的同時,不必擔心潛在的安全風險。因此 Instagram 推出全新的青少年帳號,為他們提供更受保護的使用環境,也讓家長更放心。

自動啟用的保護措施 減緩家長最掛心的疑慮

青少年帳號專為家長與青少年設計,針對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如孩子在社群上都與誰聊天、接觸到什麼樣的內容、使用時長是否適當等,提供自動啟用的保護措施。包含:

 

  • 預設為不公開帳號:未滿 16 歲的青少年,無論是現有或新註冊的帳號,都將自動設為不公開,讓未追蹤他們的陌生人無法與他們互動。若想切換成公開帳號,則需獲得家長同意。16 至 17 歲的青少年若註冊新帳號,也將自動設為不公開,但能自由變更設定。

 

  • 訊息限制:青少年帳號的訊息設定將相對嚴格,只能接收他們追蹤或聯繫過的帳號訊息。

 

  • 敏感內容限制:青少年帳號自動採用最嚴格的敏感內容限制,減少青少年在「探索」與「Reels (連續短片)」等頁面接觸到的敏感內容,例如涉及暴力或宣傳整形手術等。

 

  • 互動限制:青少年帳號只能被他們追蹤的人標註或提及,並自動開啟最嚴格的霸凌防治功能「隱藏字詞」,過濾潛在的冒犯性留言與訊息。

 

  • 每日時間上限:青少年帳號在 Instagram 每天使用時間達 60 分鐘後,會自動收到關閉應用程式的提醒。

 

  • 睡眠模式:在每天晚上 10 點至早上 7 點間,青少年帳號將自動開啟睡眠模式,將通知靜音、並開啟訊息自動回覆功能,青少年也會看見關閉應用程式的提醒。

 

家長得以更深入參與青少年的社群體驗

考量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可能適用不同的管理方式,Instagram 設計兩種不同的「監護功能」。未滿 16 歲的青少年需要家長的同意,才能使用較低程度的保護措施;針對 16 歲以上的青少年,家長也可開啟監護功能,採取較高程度的保護與管理,包含調整青少年帳號保護措施、允許或拒絕青少年變更帳號設定的請求、允許青少年自行管理帳號設定等。

 

儘管青少年帳號會自動套用保護措施,有些家長仍希望更深入參與青少年在 Instagram 的體驗,因此原有的「監護功能」也進一步升級:

 

  • 了解青少年的聊天對象:家長無法看到青少年的聊天訊息內容,但可以查看孩子過去 7 天內曾聯絡過的對象。
  • 設定青少年在 Instagram 每日使用時間上限:家長可以設定青少年每天使用 Instagram 的總時數,當孩子達到時數上限後,將無法開啟應用程式。
  • 限制青少年在特定時段使用 Instagram:家長可以設定在晚上或特定時段讓青少年無法使用 Instagram。

 

如何確認青少年遵守年齡規範

為了應對部分青少年虛報年齡的可能性,Instagram 將在更多情境下要求青少年進行年齡驗證,例如當他們嘗試用成年的生日日期註冊新帳號時。

raw-image


確保青少年在 Instagram 接觸適齡內容 

Meta 與家長們都很關心青少年在網路上看到哪些內容,因此 Instagram 強化青少年在平台上接觸內容的相關規範。

 

Instagram 移除違規的社群內容,並避免向青少年推薦含有性暗示、涉及自殘、自殺與暴力等敏感內容。青少年帳號自動採用最嚴格的敏感內容限制,降低青少年接觸不適當內容的可能性,甚至能完全隱藏這類內容,即便它是由青少年追蹤的帳號所發布。

 

何時開始實施青少年帳號安全措施

從本週開始,在 Instagram 註冊新帳號的 13 歲至 17 歲青少年,將陸續自動設定為青少年帳號。對於現有帳號,Instagram 將發出通知,在未來幾個月陸續將他們的帳號調整為青少年帳號設定。

 

這次的更新將影響數百萬名青少年,Instagram 將確保所有措施順利運作,為青少年提供更安全的社群體驗。

avatar-img
54會員
4.7K內容數
滾石文化旗下的《廣告雜誌》創刊於1991年,從世界觀點出發,收錄最具前瞻性的廣告構思,以及國內外的行銷經典案例,以獨特的風格,不斷續寫新的篇章,豐富讀者的視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廣告雜誌 的其他內容
Readmoo 讀墨電子書首間實體直營 Readmoo Gogo 八德概念店,於 2025 台北國際 書展開展日正式同步試營運,推動虛實整合閱讀新體驗;包括閱讀器、電子書試用與疑 難說明,及購買、保固等服務,都能在概念店一次滿足,提供消費者一站購足服務。
Meta 今日宣布推出全新廣告優化 AI 工具,運用領先業界的 AI 技術幫助廣告主最大化廣告成效。重要更新包含推出「機會分數」評分工具、拓展以 AI 驅動的「高效速成+ 」套件滿足更多行銷目的,並新增「開發潛在客戶」的廣告目標,讓廣告主更輕鬆高效地投放廣告。
TotallyAwesome Youth Digital Insights 研究邁入第 9 年,針對 15 至 28 歲的東南亞(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 Z 世代進行深入分析。
台北市廣告業經營人協會(4A)公布第二十五屆理事長及理監事當選名單,由米蘭數位傳播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副董事長 陳琦琦 擔任第二十五屆理事長, 台灣邁肯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 張志浩 及創異廣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黃瓊儀 當選常務理事,聯廣傳播集團執行長 程懷昌 當選常務監事。
全球領先的語言AI公司DeepL今日宣布,旗下API解決方案迎來重大升級,推出新一代語言模型(next-gen LLM)與DeepL API for Write兩大功能。
在數位廣告時代,數據驅動的精準行銷已成為品牌成功的關鍵策略。行銷策略領導品牌 cacaFly 聖洋科技為「上山採藥」品牌成功構建了 LINE Biz 生態圈的數據驅動解決方案,展現如何透過第一方與第二方數據的靈活運用,精準觸及目標消費者,為品牌帶來顯著成效。
Readmoo 讀墨電子書首間實體直營 Readmoo Gogo 八德概念店,於 2025 台北國際 書展開展日正式同步試營運,推動虛實整合閱讀新體驗;包括閱讀器、電子書試用與疑 難說明,及購買、保固等服務,都能在概念店一次滿足,提供消費者一站購足服務。
Meta 今日宣布推出全新廣告優化 AI 工具,運用領先業界的 AI 技術幫助廣告主最大化廣告成效。重要更新包含推出「機會分數」評分工具、拓展以 AI 驅動的「高效速成+ 」套件滿足更多行銷目的,並新增「開發潛在客戶」的廣告目標,讓廣告主更輕鬆高效地投放廣告。
TotallyAwesome Youth Digital Insights 研究邁入第 9 年,針對 15 至 28 歲的東南亞(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 Z 世代進行深入分析。
台北市廣告業經營人協會(4A)公布第二十五屆理事長及理監事當選名單,由米蘭數位傳播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副董事長 陳琦琦 擔任第二十五屆理事長, 台灣邁肯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 張志浩 及創異廣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黃瓊儀 當選常務理事,聯廣傳播集團執行長 程懷昌 當選常務監事。
全球領先的語言AI公司DeepL今日宣布,旗下API解決方案迎來重大升級,推出新一代語言模型(next-gen LLM)與DeepL API for Write兩大功能。
在數位廣告時代,數據驅動的精準行銷已成為品牌成功的關鍵策略。行銷策略領導品牌 cacaFly 聖洋科技為「上山採藥」品牌成功構建了 LINE Biz 生態圈的數據驅動解決方案,展現如何透過第一方與第二方數據的靈活運用,精準觸及目標消費者,為品牌帶來顯著成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川普2.0的關稅與貿易政策,表面看似反覆無常,實則圍繞著幾個核心目標:扭轉貿易不公、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確保戰略自主,以及貫徹「美國優先」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後的一致性邏輯、長期戰略意義,以及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產業的贏家與輸家。
Thumbnail
暑假期間青少年因易脫離家長、師長的監督管教,在外活動頻率升高,致容易涉足不良場所,發生暴力、吸毒等偏差行為或成為犯罪被害人。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對於兒子使用網路社群軟體這件事情,我一直在「放手」跟「關心」之間學習。 ​ 孩子平時不是跟我生活,與前伴侶教養不同理念,如果介入,反而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所以通常我的優先選擇是以關心孩子為主,除非孩子想說,否則我不太會過問他在社群媒體上的事情。 ​ 最近兒有建立IG帳號,之前我有追蹤他。最近我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青少年使用抖音及小紅書的風險與影響,包括專注力、判斷力及媒體識讀能力等,同時也提供家長建議,幫助引導孩子適當使用網路社群,以及保護孩子的網路安全。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本文闡述自2020年以來的兒童肖像權與隱私權保護觀念,提出網路上兒童照片曝光應獲得兒童本人同意的重要性,並強調尊重孩子意願的關係建立。希望能引起更多單位重視兒童在網路上的照片曝光議題,推進兒童於網路世界的身體保護。
Thumbnail
青少年為什麼會拍攝性私密影像?家長該如何和孩子討論拍攝性私密影像的行為?影像外流對孩子及家庭會有什麼影響?同時提供避免孩子在處理事件時的二次傷害的建議。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青少年接觸詐騙的現象與原因,並提出了協助涉罪青少年的方法,以及家長應對犯罪議題的建議。家長應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他們的成長過程和感受,並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協助孩子重新評估行為的價值判斷。
Thumbnail
川普2.0的關稅與貿易政策,表面看似反覆無常,實則圍繞著幾個核心目標:扭轉貿易不公、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確保戰略自主,以及貫徹「美國優先」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後的一致性邏輯、長期戰略意義,以及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產業的贏家與輸家。
Thumbnail
暑假期間青少年因易脫離家長、師長的監督管教,在外活動頻率升高,致容易涉足不良場所,發生暴力、吸毒等偏差行為或成為犯罪被害人。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對於兒子使用網路社群軟體這件事情,我一直在「放手」跟「關心」之間學習。 ​ 孩子平時不是跟我生活,與前伴侶教養不同理念,如果介入,反而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所以通常我的優先選擇是以關心孩子為主,除非孩子想說,否則我不太會過問他在社群媒體上的事情。 ​ 最近兒有建立IG帳號,之前我有追蹤他。最近我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青少年使用抖音及小紅書的風險與影響,包括專注力、判斷力及媒體識讀能力等,同時也提供家長建議,幫助引導孩子適當使用網路社群,以及保護孩子的網路安全。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本文闡述自2020年以來的兒童肖像權與隱私權保護觀念,提出網路上兒童照片曝光應獲得兒童本人同意的重要性,並強調尊重孩子意願的關係建立。希望能引起更多單位重視兒童在網路上的照片曝光議題,推進兒童於網路世界的身體保護。
Thumbnail
青少年為什麼會拍攝性私密影像?家長該如何和孩子討論拍攝性私密影像的行為?影像外流對孩子及家庭會有什麼影響?同時提供避免孩子在處理事件時的二次傷害的建議。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青少年接觸詐騙的現象與原因,並提出了協助涉罪青少年的方法,以及家長應對犯罪議題的建議。家長應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他們的成長過程和感受,並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協助孩子重新評估行為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