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TechOrange廖紹伶
隨著生成式 AI 逐漸進入消費、企業端等生活面向,人形機器人的未來也備受關注,究竟這項技術將如何改變人類生活、何時普及?被台灣網友稱為全民老爸的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TVBS》看板人物節目分享,人形機器人將像今天的汽車一樣普及,可能在 100 年後成為產量最大的機械系統。
他表示,現在製造商的數量少、勞動力短缺,機器人可以協助人類會的,或人類無法安全製造的工作。黃仁勳雖然坦言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技術上仍充滿挑戰,但他認為,接下來 2 至 3 年,將會看到相當重大的技術突破。
AI 大戰中,科技巨頭除了研發自家產品,也透過投資 AI 新創悄悄布局,根據《crunchbase news》,微軟和 NVIDIA 及其各自的風險投資部門所砸下的投資,在眾多巨頭中名列前茅,而 Google 和 Databricks 等公司則緊追在後。
根據 Crunchbase ,NVIDIA 去年已完成 22 筆融資交易, 今年投資了 10 輪涉及創投支持的 AI 新創專案,金額超過 1 億美元;其創投部門去年完成 10 筆交易,今年參與了 4 筆。微軟方面,除了去年對 OpenAI 進行多年、數十億美元投資,今年還參與了 4 筆交易;其創投部門今年更完成 7 筆交易。今年,Google 完成交易規模較小的 7 筆交易,Databricks 則參與 8 筆。
中美科技戰持續延燒,中國企業也在力拼 AI 時代的超級應用。中國 AI 公司「零一萬物」執行長李開復向《騰訊網》表示,中國 AI 助理還沒達到達爆發時刻,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是民眾並不熱衷於使用 AI 模型。他指出,中國全部大語言模型的 DAU(日活躍用戶)加起來可能約千萬量級,比大家平時用的應用程式都小很多。
相比之下,ChatGPT 推出兩個月內,就達到 1 億用戶。李開復認為,這是因為市場教育還做得不夠,當市場被教育之後,創業、銷售也就會變容易,大公司也比較容易接受。
AI 快速發展,也為台灣帶來新商機,不過外界關注台灣電力是否足夠因應?經濟部長郭智輝接受媒體專訪,坦言現在處在尷尬時期,表示必須用 2024 年到 2028 年的 5 年時間,看出 AI 的成長模式,也就是到了 2028 年才可以確定 AI 未來 20 年的發展。
但郭智輝強調,這段期間不會放掉在台投資者,台灣會穩定供電,並確保電價比亞洲競爭對手如日本、韓國、新加坡便宜,如此一來就有競爭力。
隨著 AI 普及,Google、OpenAI 等巨頭正在打造用 AI 從新聞網站彙整資訊摘要的工具,於此同時,網路假新聞也一直是網路環境難解課題。路透新聞研究所發表最新報告,調查橫跨 47 個國家近 10 萬人,研究結果顯示,受訪者對 AI 撰寫的新聞內容抱持懷疑態度,尤其是政治等敏感議題。
舉例來說,52% 的美國受訪者,和 63% 的英國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對主要由 AI 製作的新聞感到不安。但是,受訪者較能接受 AI 運用在幕後提升記者的工作效率。路透社研究所研究員表示,這樣高比例的懷疑程度讓人驚訝,顯示人們對於所見內容的可靠性、信任度將發生變化。
內容轉載於科技報橘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4/06/17/0617-top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