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TechOrange蔡銘翰
無論 Vox Media 或《The Atlantic》的記者或員工,他們都是在無預警的狀況下,得知公司跟 OpenAI 開始進行了合作,這些員工擔心他們的雇主正在做出短視近利的交易,最終將導致整個媒體圈和新聞從業者受到傷害。
其中《Eater》記者兼 Vox Media 員工工會溝通代表 Amy McCarthy 指出,記者們對於運行大型語言模型所需電力對環境的影響,以及 OpenAI 董事會的內部動盪,還有該公司的誠信問題表達嚴重擔憂。
但自從媒體業者與科技巨頭之間的 AI 交易陸續宣布以來,其實無論圈內或圈外,每個人似乎都在尋找一個解答,那就是這些合作協議對於記者跟編輯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Amy McCarthy 表示,大多數記者都認為公司決定將 AI 導入工作環境,即代表記者的工作條件產生了變化,因此記者不該是被動接受這些合約的一方,媒體公司有義務跟旗下記者或工會進行談判,商討 AI 於未來工作流程中的運作方式。
一名要求匿名的現任員工指出,在本月談判中《The Atlantic》記者工會提出了一項方案,他們要求公司不得透過 AI 取代寫作、事實查核、文案編輯和插圖製作任務,同時工會也建議讓記者可以根據新聞原則和道德,自行決定要不要利用人工智慧,但公司不得強迫員工使用 AI。
要求媒體企業在記者合約中納入此類保障至關重要,因為跟 AI 有關的法律規定,目前仍不完善且具備許多模糊空間,比方說 OpenAI 等公司聲稱,他們抓取公開內容並不會違反著作權法,畢竟聊天機器人並非完整複製這些資料,而是會在進行理解後重新解釋。
只不過,包含《紐約時報》、《Raw Story》、《AlterNet》和《The Intercept》等媒體業者,近期卻選擇起訴 OpenAI,稱其使用了真人記者所寫、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來訓練 ChatGPT,而且沒有正確註明引用來源。
非營利新聞機構 ProPublica 前主席 Richard Tofel 認為,這些由媒體提出的訴訟,最終將上訴至最高法院,如果法院裁定 OpenAI 和其他 AI 公司侵犯版權,那麼科技巨頭們就得被迫跟整個媒體業、記者和編輯們達成協議。
Richard Tofel 特別指出,其實 Google 在搜尋產品剛剛起步時,也面臨著同樣的版權訴訟,但當這些訴訟真正獲得解決時,全球使用者已經非常仰賴搜尋功能,以至於根本沒有任何一家新聞或媒體,願意將自己的內容排除在 Google 搜尋之外。
藉由 Google 搜尋的發展歷史,其實就不難解釋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媒體業為什麼要跟科技巨頭進行 AI 內容談判?
擔任《The Atlantic》溝通副總裁的 Anna Bross 表示,公司之所以跟 OpenAI 進行合作,就是希望可以成為 OpenAI 產品的優質新聞來源;未來《The Atlantic》的文章將在 ChatGPT 中進行曝光,而雙方交易將可以確保自家媒體內容的顯示方式獲得保障。
比方說,使用者若透過 ChatGPT 查詢一個關鍵字,而《The Atlantic》的文章剛剛好與其關聯,那麼 ChatGPT 就會導流使用者回到《The Atlantic》網站上閱讀那篇文章,而不是將整篇文章內容複製並貼上到 ChatGPT。
OpenAI 聲稱,他們跟媒體業所達成的協議,有助於網站跟記者重新獲得文章流量,但是對此 Richard Tofel 則認為,擁有人工智慧的新聞產品,可能會極大程度消除媒體網站的中介作用,所以無法對 OpenAI 的說法感到樂觀。
若讀者不必前往媒體業者的網站閱讀文章,那麼其廣告收入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而這已經是新聞業正在苦苦掙扎的問題,畢竟 Google 和 Meta 早就控制了演算法,有效掌握新聞曝光的優先順序,而記者和編輯所寫的文章,其曝光度並無法得到任何保障。
代表 Vox Media 員工工會發言的 Amy McCarthy 認為,這種感覺很像是收保護費,媒體公司藉由跟科技巨頭的 AI 交易,確保自己的內容能夠於未來繼續獲得流量和收益,而對方只是給出了一個虛幻,甚至於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承諾。
內容轉載於科技報橘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4/06/25/journalists-ask-as-publications-sig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