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之後企業 投資 消費三方關注的重點為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文/頤德國際 ESG Com資深顧問鍾筱敏 圖/COP28 UAE 官方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是簽署《巴黎協定》以來第一次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同時也是首次將推動擺脫化石燃料納入協議文本的會議。無論COP28的決議有多少爭議,但是為全球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努力,終究達成進一步的共識,本次的決議對於企業、投資方與消費面而言,既有挑戰也有契機,各方皆應積極應對,以提升產業及品牌的競爭力和價值。


歸納COP28的重要協議內容包括:


  1. 啟動「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支援遭受氣候變遷衝擊國家進行調適與減緩
  2. 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協助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
  3. 盡速淘汰未因應能源貧窮或公正轉型的「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
  4. 「加速」減少(phase-down)未減排的燃煤發電
  5. 大量減少二氧化碳外的溫室氣體排放,尤其是甲烷
  6. 在2050年前利用零碳和低碳燃料,加速全球能源系統邁向淨零排放
  7. 加速發展零排放或低排放技術,包含再生能源、低碳氫能生產、碳減排及除碳科技,如碳捕捉、再利用及碳封存
  8. 透過系列減碳路徑加速道路運輸的減排,包括開發基礎建設、儘速部署零排放與低排放運具
  9. 2030年達成再生能源增加3倍、能源效率年均改善從2%提升至4%
  10. 認可「轉型燃料」在能源轉型和確保能源安全上扮演重要角色


從企業、投資、消費三面向看COP 28協議

一、企業減排迫切性提高、壓力更大

  面對COP 28第一次將擺脫化石燃料寫進決議文,象徵全球能源轉型已在關鍵時刻,台灣為出口導向國家,無論是將產品賣到締約國,或隸屬重要的供應鏈,都會面臨碳價成本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挑戰。

  生產方式上,企業不僅需要開發和採用更新的低碳技術和解決方案,以減少排放並提高能源效率,面對台灣仰賴化石燃料發電比例高達八成之現況,當上游的品牌客戶要求減碳時程縮短、再生能源使用占比更高時,不僅會造成成本大增,同時搶奪綠電的市場競爭壓力也會節節高升。

  企業必然面臨取得更多再生能源的問題,接下來可能需要投資新的能源基礎設施並同時要求供應鏈的跟進,考驗企業的資金壓力與風險控管。

二、氣候融資缺口大,但投資策略卻更務實

  永續轉型的各個面向都需要融資支撐。根據COP28數據顯示,到2030年全球將面臨41兆美元(約台幣1,272兆元)的緩解投資缺口,其中新興市場在GDP中所佔比例面臨更高的缺口。而到 2050年,每年還需要6,000億美元的適應融資缺口,是目前資金的10至18 倍。

  雖然COP28在前四天便籌集了超過570億美元的氣候行動基金,但全球規模最大避險基金橋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在杜拜舉行的彭博綠色活動上則表示,氣候變遷是一個代價高昂的問題,綠色計畫必須「有利可圖」,才能吸引投資,務實的實踐財務永續是關鍵,並強調氣候金融的平衡自身利益、回報和經濟現實的重要性。

三、消費產業需更具體落實減排行動

  COP28會議期間,全球134位各地的領導人在世界氣候行動峰會(WCAS)共同簽署了《COP28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永續農業、韌性糧食系統與氣候行動宣言》(COP28 UAE Declaration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Resilient Food Systems, and Climate Action),優先考慮將糧食和農業生產所造成的碳排放問題,納入氣候變遷應對計劃中。

  對消費面直接的影響莫過於如何減少碳足跡,購買低碳產品和服務將成為消費者更加關注的選擇,尤其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其中40% 來自農業,因此紅肉及乳製品的選擇與降低甲烷息息相關。另外盡可能選擇當地生產的時令、有機食品,以減少運輸、冷凍或加工過程中的碳排放。且低碳飲食同時關係著健康問題,例如降低肥胖、糖尿病、心臟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整體而言蔬食的倡議與新產品、新農業科技的開發具有更積極的目標。

  隨著消費者永續意識抬頭,在消費行為上將更為關注產品的來源和製造過程,選擇對社會負責任和環境友好的品牌,快速消費品(FMCG)產業必須將品牌價值與永續發展結合,在行銷上將環保措施更為透明與具體的溝通,方能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2024年3月382期



--


歡迎分享文章連結,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xCreative:
http://adaround.blogspot.tw/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追蹤廣告Adm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m23915168

avatar-img
55會員
4.7K內容數
滾石文化旗下的《廣告雜誌》創刊於1991年,從世界觀點出發,收錄最具前瞻性的廣告構思,以及國內外的行銷經典案例,以獨特的風格,不斷續寫新的篇章,豐富讀者的視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廣告雜誌 的其他內容
文、圖/東方線上 你考慮購買自用車嗎?   根據交通部資料,截至2023年底,台灣汽車市場全年掛牌數合計476,987輛,年增11%,改寫18年來掛牌新紀錄。未來車市該如何期待?東方線上長期追蹤「消費者購車意願」,並從〈 E-ICP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研究車主相關的消費行為
文、圖/雲洋社群行銷營運長 康敏琦 Daphne Kang   隨著Google在2024年第三季全面淘汰第三方cookie與Meta不斷更新演算法,行銷人一方面積極尋找後cookie時代的解決方案,一方面又得擔心品牌內容自然觸及低落,要不將內容製作的費用與辛勞付諸流水,要不就得花更多預算去
文/台灣奧美策略規劃副總監 張斐雯   在當今行銷環境中,具有文化相關性已成為品牌成功的關鍵之一,根據Kantar調查,具有高度文化相關性的品牌,其品牌價值成長幾乎是低相關性品牌的六倍!而據奧美全球趨勢報告,「文化」也將持續是2024年行銷的焦點,但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隨著消費者的期
文、圖/台灣微告   去年台灣重啟觀光後,人們購物行為也發生全新轉變,台人不只親自到日本 Shopping 帶回滿滿「戰利品」,也喜歡在台灣「掃日貨」,透過台灣電商管道或實體店鋪進行購物,這種趨勢也吸引日本及其他國家有意願將商品跨境到台灣販售,不過若僅是複製原本的「宣傳策略」到台灣,不一定行得
             Amazon Web Services(AWS)宣布致力於AI安全和研究的公司Anthropic的模型Claude 3系列將於Amazon Bedrock提供服務。Claude 3系列模型具備業界領先的準確性、效能、速度和成本優勢。這一進展將強化各種規模的企業
於國際婦女節上線 DEI 課程,用行動回應承諾 文、圖/Appier        以人工智慧(AI)與軟體即服務(SaaS)為核心的Appier沛星互動科技,於8日分享其如何以實際行動響應2024國際婦女節主題 #InspireInclusion (#激勵共融),
文、圖/東方線上 你考慮購買自用車嗎?   根據交通部資料,截至2023年底,台灣汽車市場全年掛牌數合計476,987輛,年增11%,改寫18年來掛牌新紀錄。未來車市該如何期待?東方線上長期追蹤「消費者購車意願」,並從〈 E-ICP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研究車主相關的消費行為
文、圖/雲洋社群行銷營運長 康敏琦 Daphne Kang   隨著Google在2024年第三季全面淘汰第三方cookie與Meta不斷更新演算法,行銷人一方面積極尋找後cookie時代的解決方案,一方面又得擔心品牌內容自然觸及低落,要不將內容製作的費用與辛勞付諸流水,要不就得花更多預算去
文/台灣奧美策略規劃副總監 張斐雯   在當今行銷環境中,具有文化相關性已成為品牌成功的關鍵之一,根據Kantar調查,具有高度文化相關性的品牌,其品牌價值成長幾乎是低相關性品牌的六倍!而據奧美全球趨勢報告,「文化」也將持續是2024年行銷的焦點,但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隨著消費者的期
文、圖/台灣微告   去年台灣重啟觀光後,人們購物行為也發生全新轉變,台人不只親自到日本 Shopping 帶回滿滿「戰利品」,也喜歡在台灣「掃日貨」,透過台灣電商管道或實體店鋪進行購物,這種趨勢也吸引日本及其他國家有意願將商品跨境到台灣販售,不過若僅是複製原本的「宣傳策略」到台灣,不一定行得
             Amazon Web Services(AWS)宣布致力於AI安全和研究的公司Anthropic的模型Claude 3系列將於Amazon Bedrock提供服務。Claude 3系列模型具備業界領先的準確性、效能、速度和成本優勢。這一進展將強化各種規模的企業
於國際婦女節上線 DEI 課程,用行動回應承諾 文、圖/Appier        以人工智慧(AI)與軟體即服務(SaaS)為核心的Appier沛星互動科技,於8日分享其如何以實際行動響應2024國際婦女節主題 #InspireInclusion (#激勵共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從 COP29 看未來氣候政策的走向與影響 目錄 📜 1️⃣ COP29 的重要議程與成果總覽 2️⃣ 全球碳市場的規範與挑戰 3️⃣ 氣候金融的新方向 💰 4️⃣ 企業永續的核心策略 🌱 5️⃣ 技術創新對氣候行動的貢獻 🔬 6️⃣ 政策與市場變化對企業的
Thumbnail
COP29以氣候資金為焦點,來自近 200 個國家代表達成了歷史性共識,主要內容包括1. 將對發展中國家的年度資金支持目標提升三倍,從每年 1000 億美元增至 2035 年的每年 3000 億美元;2. 推動公私領域合作,確保到 2035 年每年提供 1.3 兆美元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挑戰。
Thumbnail
2024年11月19日,巴庫舉行的COP29期間,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秘書長親自主持了一場與觀察者組織的關鍵市政廳會議。本次會議探討了全球氣候談判的核心議題以及觀察者在推動氣候行動中的重要角色。 以下是我以Observer觀察者組織身分親自出席此次閉門會議的完整摘要與分析。
Thumbnail
COP29的碳交易協議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爭議。本文深入探討巴黎協議第6.4條的通過進程,以及國際碳市場的相關規範和未來走向。文章也分析了各方在氣候資金、碳權品質及透明度等問題上的立場與挑戰。這場以國際合作為核心的會議,是否能真正實現有效的減碳目標,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在COP29峰會上,近200個國家同意依據巴黎協議第6.4條建立全球碳市場,這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進展。新機制將促進各國和企業更有效率的碳權交易;同時,該協議旨在提高碳權需求,特別是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專案籌集資金。儘管面臨挑戰,這一架構被視為促進國際合作的基石,將對全球減碳行動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於亞塞拜然巴庫召開,全球矚目的《巴黎協定》第6.4條正式通過並啟動運作。 這項決策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帶來新的希望與挑戰。我將深入分析第6.4條的核心內容及其對台灣的實質影響。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減碳、去碳化(Decarbonization)已成為各國政府、企業和投資者的焦點議題。去碳化是指減少二氧化碳(CO₂)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以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對於股票投資者而言,去碳化並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議題,更是一個影響投資回報的實際考量。去碳化不僅改變了企業的運營方式,也帶
Thumbnail
「為全球減碳,就是為台灣減碳」, 學習日本與韓國經驗,落實減碳國際合作,尤其台灣是製造大國,減碳成本高,應善用引入國際高品質自願性市場的碳權,鼓勵企業發揮減碳國際影響力,布局全球減碳。
Thumbnail
這是一場課後重點紀錄,聽完北大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的演講後,重點紀錄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碳交易
從 COP29 看未來氣候政策的走向與影響 目錄 📜 1️⃣ COP29 的重要議程與成果總覽 2️⃣ 全球碳市場的規範與挑戰 3️⃣ 氣候金融的新方向 💰 4️⃣ 企業永續的核心策略 🌱 5️⃣ 技術創新對氣候行動的貢獻 🔬 6️⃣ 政策與市場變化對企業的
Thumbnail
COP29以氣候資金為焦點,來自近 200 個國家代表達成了歷史性共識,主要內容包括1. 將對發展中國家的年度資金支持目標提升三倍,從每年 1000 億美元增至 2035 年的每年 3000 億美元;2. 推動公私領域合作,確保到 2035 年每年提供 1.3 兆美元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挑戰。
Thumbnail
2024年11月19日,巴庫舉行的COP29期間,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秘書長親自主持了一場與觀察者組織的關鍵市政廳會議。本次會議探討了全球氣候談判的核心議題以及觀察者在推動氣候行動中的重要角色。 以下是我以Observer觀察者組織身分親自出席此次閉門會議的完整摘要與分析。
Thumbnail
COP29的碳交易協議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爭議。本文深入探討巴黎協議第6.4條的通過進程,以及國際碳市場的相關規範和未來走向。文章也分析了各方在氣候資金、碳權品質及透明度等問題上的立場與挑戰。這場以國際合作為核心的會議,是否能真正實現有效的減碳目標,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在COP29峰會上,近200個國家同意依據巴黎協議第6.4條建立全球碳市場,這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進展。新機制將促進各國和企業更有效率的碳權交易;同時,該協議旨在提高碳權需求,特別是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專案籌集資金。儘管面臨挑戰,這一架構被視為促進國際合作的基石,將對全球減碳行動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於亞塞拜然巴庫召開,全球矚目的《巴黎協定》第6.4條正式通過並啟動運作。 這項決策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帶來新的希望與挑戰。我將深入分析第6.4條的核心內容及其對台灣的實質影響。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減碳、去碳化(Decarbonization)已成為各國政府、企業和投資者的焦點議題。去碳化是指減少二氧化碳(CO₂)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以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對於股票投資者而言,去碳化並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議題,更是一個影響投資回報的實際考量。去碳化不僅改變了企業的運營方式,也帶
Thumbnail
「為全球減碳,就是為台灣減碳」, 學習日本與韓國經驗,落實減碳國際合作,尤其台灣是製造大國,減碳成本高,應善用引入國際高品質自願性市場的碳權,鼓勵企業發揮減碳國際影響力,布局全球減碳。
Thumbnail
這是一場課後重點紀錄,聽完北大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的演講後,重點紀錄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碳交易